Estatehub2-4月份地产行业大事件盘点

梅花数据mohodata 发布于 2021/05/08 15:26
梅花数据为大家盘点过去3个月地产行业重大事件。我们将分别从“政策”、“企业”、“数据”、“声音”、”市场”这几个方面,为您回顾上月份的地产大事件。

梅花数据为大家盘点过去3个月地产行业重大事件。我们将分别从“政策”、“企业”、“数据”、“声音”、”市场”这几个方面,为您回顾上月份的地产大事件。

更多的地产资讯,我们收录在梅花网地产资讯平台Estatehub,欢迎大家浏览订阅。

政策:

1、住建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 加强住房租赁企业监管

为加强住房租赁企业监管,引导住房租赁企业回归住房租赁服务本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4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银保监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轻资产住房租赁企业监管的意见》,从从业管理、租赁经营、资金监管、消费贷款等七方面入手,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监管。

2、住建部:不断加大对城镇住房保障力度 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

4月21日,国新办就《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负责人潘伟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做好公租房保障,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对大城市新筹集公租房给予中央补助,指导各地实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不断加大对城镇住房、收入困难家庭的保障力度,对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他亦表示,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指导各地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严格把好棚户区改造范围和标准,科学确定城镇棚户区改造计划任务,让困难群众早日搬进新居。

3、力度超大!海南大利好,央行等四部门出手:33条措施,允许"这类非居民"购买房地产!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其中指出,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居民按实需原则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购买房地产,对符合条件的非居民购房给予汇兑便利。

4、发改委拟规定:创投企业投资资金不得从事房地产开发等

4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对《创业投资主体划型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根据征求意见稿,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资金主要用于被投资企业的运营、科技研发和业务扩张,不得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不得以公开交易方式从事股票投资等。据悉,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4月15日至2021年5月14日。

5、国家发改委: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 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4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对《创业投资主体划型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根据征求意见稿,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资金主要用于被投资企业的运营、科技研发和业务扩张,不得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不得以公开交易方式从事股票投资等。据悉,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4月15日至2021年5月14日。

6、楼市重磅!三部门全面围剿“经营贷”,一旦发现立刻抽贷,炒房客慌不慌?

3月26日,银保监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严打经营贷违规进楼市。通知指出,要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加强信贷需求审核、加强贷款期限管理、加强贷款抵押物管理、加强贷中贷后管理、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加强中介机构管理、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发展、强化协同监督检查。

7、政府工作报告: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他强调,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8、央行: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央行日前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20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为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房地产层面,报告称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住房租赁政策体系。

9、中央文件部署土地指标跨区交易试点 大城市住房迎来利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肖金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以全省为单位,在尊重市场自由交易规则的前提下,交易指标可能会集中在建设用地需求量大、资金雄厚的省会城市,导致省会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企业:

1、碧桂园正拆分集团营销板块

日前记者从接近碧桂园处人士证实,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品质,发挥平台作用,碧桂园正推进品牌营销业务线条子公司化,即未来碧桂园新的品牌营销公司将作为集团子公司,继续为集团各区域提供营销品牌服务。对于碧桂园此举,有分析人士认为,将营销板块独立出来,未来或不排除向资本市场靠拢的可能。

2、保利置业与数家银行就39亿港元融资签订协议

保利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于2021年4月7日,保利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借款人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创兴银行有限公司、招商永隆银行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有限公司,通过其香港分行及马来亚银行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安排行,账簿管理人及贷方)及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作为融资代理人,就一笔总额为39亿港元的定期贷款融资订立融资协议。

3、“三道红线”半年考:多家房企主动降档成效显现

自2020年出台的“三道红线”政策至今,已有半年的时间。众多房企受融资渠道持续收紧影响,纷纷积极主动降档。政策的出台,使得不同类型房企的投资表现也出现了明显分化。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成果显示,红色、橙色两档房企投资金额均有较大力度回落,其中橙色房企降幅最大,达到58%,其次为红色房企,有40%的大幅下降,黄色房企降幅仅有16%,相比之下受影响较小;而绿色房企的投资力度不降反升,较政策出台前的平均水平还上升了46%。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主要是在“三道红线”政策下,企业投资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预计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财务指标调整后,方可重新企稳。

4、开年以来超20家房企打响“股价保卫战”

2020年,房地产企业受疫情、融资新规等影响,股价普遍走低。尽管年内不少房企也开展了增持、回购等“自救”举措,但纵观全年,地产股仍处于下跌格局。2021年初,越来越多的房企加入了股票回购、股东增资的行列,开启了新一轮的“护盘大战”。

5、上月房企发债量为2020年以来最低

克而瑞统计显示,2021年2月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503.91亿元,环比下降64.7%,同比下降48.8%。其中,境内债权融资394.55亿元,环比下降24.8%,同比下降29.0%;境外债权融资104.36亿元,环比下降87.3%,同比下降73.4%。一方面在于春节假期的影响,房企的融资时间缩短;另一方面在三条红线下融资环境收紧使得房企融资进一步受限,导致房企融资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数据:

1、超半数房企存货增速下降,TOP3总量均破万亿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整体增速趋缓,加之三道红线和两集中等强监管环境之下,房企正在将存货规模做“轻”。房企的存货规模能够直观反映出企业的土地投资、项目开竣工投入状态。据CRIC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年,67家已发布年报的上市房企的存货规模达到了11.1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16.1%,较2019年下降8.6个百分点,其中,TOP3房企存货规模均超万亿元。此外,有37家存货增速较上年下降,占比约55%。这背后逻辑实际是房企强化提升内部管理,一方面提升存货的周转效率,提振销售和营收规模;另一方面加快现房库存去化,加快现金回流。

2、百城房价收入比数据出炉:深圳买房压力高居榜首

4月20日,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了百城房价收入比数据,据其监测的百城房价收入比显示,2020年高房价收入比TOP10城市的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海峡经济圈,且TOP5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均在30以上,这意味着在这些城市,普通家庭不吃不喝要30年以上方能供得起一套房。

3、银保监会:一季度末房地产贷款增速进一步下降 为八年来最低水平

4月16日,银保监会举行一季度行业发展情况发布会。据了解,银保监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在会上指出,信用贷款规模扩大,一季度末同比增长20%,同时,房地产贷款增速进一步下降,一季度末降至12%,为八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继续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4、统计局: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38378亿元 同比增长88.5%

4月16日,统计局发布2021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于2021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360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8%;比2019年1-3月份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9.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68.1%,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4.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24.9%。

5、房企2020年“三道红线”成绩单:黄档数量最多 建业地产剔除预收后负债率居首

2020年下半年出台“三道红线”融资新规以来,“如何降负债、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房企关注的话题。据中国网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74家内房股已经披露年报数据,“红、橙、黄、绿”档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家、5家、28家和24家。

6、财政部:前2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236亿元 同比增67.1%

3月18日,财政部发布2021年1-2月财政收支情况。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585亿元,同比增长63.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236亿元,同比增长67.1%。

7、春节楼市“开门红”,京广深成交创3年新高

这个春节,与往年不一样,“就地过年”更是改变了各地春节期间楼市走向。从成交来看,整体成交表现出“淡季不淡”的特征,30个重点城市在春节周(2021年2月11日-2月17日)总成交量更是创3年来新高。分城市来看,总体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持弱”的分化特征。

声音:

1、穆迪料内地房地产未来12个月合约销售额增5%至8%

4月27日,虽然境内信贷环境趋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认为,受评开发商融资渠道仍将保持通畅,加上销售稳步增长,对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展望仍为稳定,受整体楼价上升及主要经济区三、四线城市销情带动,预计未来12个月全国合约销售额将增长5%至8%。

2、央行邹澜: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比较大

4月1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比较大,高杠杆的中小房企的债务违约等潜在风险也是值得持续关注的。他指出,金融风险总体是趋向收敛的。当前疫情影响不确定性较大,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比较大,外部冲击引发境内金融市场波动,股市、债市和大宗商品市场面临振荡的风险,少数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还处在风险的暴露期,中低资质的企业还面临融资困境,债务违约的风险比较高。

3、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今年宏观金融政策将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表示,2021年宏观金融政策将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广大小微企业普遍关心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将会延续;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将会增长30%以上;在防控好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小微企业的无抵押信用贷款占比也将会继续上升。

4、彭博预期中央今年续推楼市调控政策 内房违约情况会增加

2月9日,彭博举行媒体圆桌会议,讲述新冠疫情期间的香港及中国内地房地产展望。彭博亚太区房地产分析员孔令仪预期,2021年内地房地产调控的力度仍会从紧,事实上之前于不同场合亦见中央对调控此板块具决心,相信2021年相关情况仍会持续。

5、住建部倪虹:推进物业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深度融合

2月4日,据悉,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倪虹同志主持召开“物业服务 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听取工作汇报后,倪虹副部长对下一步做好试点工作提出了要求。倪虹副部长提出,“物业服务 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把老同志的需求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模式,有效满足老同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有效解决老同志居家养老面临的现实难题。

市场:

1、城市更新 近八成五十强房企涉足

在近期陆续发布的上市房企2020年年报中,城市更新成为共同的热点。在房地产市场新赛道上,城市更新能否顺利进行,将会极大地影响房企持续发展的活力。目前,进入城市更新这个新赛道的房企越来越多。克尔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百强上市房企中,约六成涉足城市更新,其中TOP50上市房企的比例达78%。

2、一季度楼市热度不减,重点城市成交或创三年新高

房地产市场“严”字当头,无论是房企投资端、土地供应端,还是个人房贷方面,房地产行业已进入最为全面的调控期。随着政策渗透,深圳、东莞、成都、无锡四大城市纷纷将政策内容指向二手房,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机制。政策从严背后,实际是各地楼市高温使然,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投机需求削减,但居民购房热情似乎并未因此消弱。至2021年第一季度,楼市热度延续,28城楼市成交创3年新高。二手房市场,2021年初市场热度延续,叠加2020年受疫情影响楼市停摆,市场成交基数较低,成交规模显著增加,全国各省市成交面积累计同比普遍翻番。值得注意的是,各城市表现分化已成为常态,一线以及东部沿海强三线城市市场高热,东南沿海城市热度显著高于内陆城市。“热点恒热”的分化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Estatehub地产资讯平台


即将进入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