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条最优价值的化工行业资讯
  • 闽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福建省发改委6月18日发布《福建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目标2030年实现氢能规模化商业应用,2035年总产值超3000亿元。2025—2030年为起步期,计划培育绿电制氢示范项目,建设加氢站50座,形成绿氢生产能力3万吨/年,氢能产业总产值超600亿元/年。2030—2035年为跃升期,计划形成绿氢生产能力10万吨/年,氢基绿色燃料生产能力100万吨/年。福建将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端,推动氢能在化工、运输和储能发电领域的产业化和应用。
  • ICIS:美国急需调整PVC产能
    6月19日至20日,第28届ICIS世界氯碱会议上,ICIS PVC业务总监凯利�库图指出,全球PVC市场供应过剩,价格受压,美国生产商利润率下降。反倾销措施频发,美国PVC出口受阻,全球贸易流向改变。2025年,美国对欧洲和亚洲出口减少,对拉美、中东及非洲出口增加。全球PVC供应远超需求,行业需合理化调整产能。美国PVC行业需重新思考应对策略,以应对全球市场变化。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董秀成:碳排放双控将引导资源向低碳领域精准倾斜
    6月15日,第二届中国能源�化工强国大会在太原理工大学举行。董秀成教授指出,我国能源政策正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以支持“3060”目标。碳排放双控政策将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低碳转型。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7月发布《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强调绿色低碳发展,不限制非化石能源消费。政策将分阶段实施,至2025年完善统计核算体系,2026-2030年建立碳达峰碳中和评价考核制度。董秀成强调,碳排放双控是发展逻辑转变,将引导资源向低碳领域倾斜,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为全球气候行动提供“中国方案”。
  • 延长石油天然气年产能跃升至150亿方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6月30日宣布,延安气田中区南部22亿立方米/年产能项目建成中交,天然气年产能增至150亿立方米,成为中国第四大气田。集团计划“十五五”末形成200亿立方米年产能。自2022年启动天然气产能倍增工程以来,已建成多个项目,提前半年完成150亿立方米建设任务。延长石油实施“油气并举”战略,成功勘探发现探明储量1.34万亿方延安大气田,形成高效开发技术体系,近3年天然气产能增加70多亿立方米。2024年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100亿立方米,达到104.57亿立方米,增量占陕西增量的79.2%、全国增量的23.6%。
  • 全球首创碳-13同位素多塔级联低温精馏工业装置运行
    近日,上海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碳-13同位素多塔级联低温精馏工艺技术在安徽海素公司实现产业化,稳定运行并产出丰度99%以上的碳-13一氧化碳产品。6月27日,安徽海素公司举办产品发布仪式。碳-13是幽门螺杆菌检测等领域的关键材料,此前我国依赖进口。该项目依托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实现碳-13同位素产业化,有望缓解国内同位素依赖进口的局面,开启我国稳定同位素产业新篇章。
  • 红墙股份与中海壳牌签约!
    6月24日,红墙股份宣布其子公司惠州市红墙化学有限公司与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有效期至2030年5月31日的《聚醚多元醇产品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海壳牌将向红墙化学供应环氧丙烷,红墙化学则生产并销售定制产品给中海壳牌。协议不涉及具体交易金额,对公司本年度业绩影响有限,但有助于公司在精细化工领域长期发展。红墙化学位于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年产32万吨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衍生物项目已进入投产阶段,未来计划与更多客户开展合作。
  • 前5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1515.8?亿元
    国家统计局6月2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下降10.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7%。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下降7.4%,股份制企业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0.3%,私营企业增长3.4%。采矿业利润下降29.0%,制造业增长5.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7%。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82.36万亿元,同比增长5.1%;负债合计105.26万亿元,增长5.3%;资产负债率为57.7%,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1%。
  •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
    2025年6月24日,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发布《十大新兴技术报告》,预测未来3至5年将助力解决全球性挑战。技术涵盖信任与安全、健康生物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材料融合四大领域。包括协同感知、生成式水印、绿色固氮、纳米酶、工程化活体疗法、GLP-1类药物、自主生化传感、结构电池复合材料、渗透能发电系统和先进核能技术等。
  •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选用LYB聚烯烃技术,涉及EVA
    近日,全球领先的聚烯烃技术许可商利安德巴赛尔(LYB)宣布,其向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公司(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就其位于中国陕西省榆林市的一座大型新型石化综合体提供四项关键工艺技术的许可。
  • 《湖北省危险化学品禁止、限(控)制、淘汰、鼓励政策目录清单(2025年本)》征求意见
    湖北省应急管理厅修订《湖北省危险化学品禁止、限(控)制、淘汰和鼓励政策目录清单(2023年本)》,现征求社会意见。修订版涉及禁止新建未列入国家规划的乙烯、PX、MDI项目,禁止新建落后产能项目,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等。同时,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未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整改期间不得新建、改扩建化工项目。政策旨在推动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安全环保。
  • 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生态环境部发言人裴晓菲25日宣布,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州举行,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总结了2024年以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并展望未来。2024年我国发布70余项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100余项团体标准,发布电力碳足迹因子。《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为全球最热年份,39个试点城市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 绿色能源化工生态链技术研讨大会召开
    2025年6月18-20日,上海泽玛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绿色能源化工生态链技术研讨大会”在上海市举行。会议聚焦“双碳”战略,探讨绿色能源与传统化工耦合、技术创新等议题。与会代表分享了绿色能源工艺技术及实践经验,讨论了技术驱动方向和突破点,包括风光电制氢合成绿氨/甲醇、生物塑料固碳、CO2转化为甲醇等。专家呼吁抢抓政策机遇,推动绿色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我国5G基站总数达448.6万个 90%的农村已经通5G
    截至2025年5月末,中国5G基站总数达448.6万个,较上年末增加23.5万个,占比35.3%。5G移动电话用户超10.81亿,普及率超75%,行政村通5G比例达90%。技术演进方面,超300个城市部署5G-A网络。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在5G模组市场占比超80%,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
  • 中化二建与山东裕龙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24日,中国化学二化建与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在烟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造行业新标杆。二化建董事长徐万明强调将全力支持项目建设,裕龙石化董事长程仁策表示此次合作将为项目注入动力。二化建在山东裕龙承建合同额最多,现场施工人员达6000人,助力建成年产2000万吨炼化项目。
  • IEC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启动
    近日,IEC国际标准工作组会在成都召开,讨论《数字化交互故障诊断手册》IEC国际标准。该标准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牵头,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参与起草,基于国家标准《GB/T 44805.1-2024》全面升级。标准旨在提供智能化、结构化解决方案,优化技术框架,提升故障诊断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重构性,对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具有示范效应。东华公司依托煤化工、新能源等领域项目,积累智能化运维数据与故障诊断技术,为标准制定提供实践支撑,并已构建数字化交付、智能运维、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
  • 产能10万吨!埃克森美孚布局珠海
    6月19日,全球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集团与广东东杰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珠海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就环烯烃树脂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进行合作,开发使用环烯烃树脂及复合材料生产的汽车部件。
  • 六部门联合公告:两种易制毒化学品将被管制
    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公告,将4-哌啶酮和1-叔丁氧羰基-4-哌啶酮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附表《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予以管制,自2025年7月20日起施行。
  • 全球首个千吨级离子液体纺丝项目投产
    6月18日,年产1000吨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首赛尔)项目在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白鹭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正式投产。这是全球首个千吨级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项目,与传统工艺相比,真正突破了纺丝工艺变革和环保瓶颈,实现“三废”零排放。
  • 中国与中亚继续深化能化领域合作
    6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中亚五国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办。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系列合作共识,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提出多项合作举措与倡议,进一步扩大中国—中亚合作机制的影响力。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峰会达成了多项能源化工领域的重大项目合作,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化工合作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我国首个四类技术融合的新型储能项目正式投产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山东公司蓬莱电厂101MW/205MWh复合储能电站高标准完成全部充放电试验和涉网试验。由此,我国首个集成磷酸铁锂、钠离子、全钒液流及飞轮四类储能技术的共享储能电站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第   /379页